耳朵黄是怎么了?

谷玥谷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外耳道皮肤比较薄,通透性强,容易受外界影响出现颜色变化。当耳道内皮肤受到刺激(如药物、液体、声波等)时就会出现各种颜色,其中黄色是最常见的。 这些刺激包括:

1. 耵聍(即耳朵里的硬块儿) 有的人耵聍(即耳朵里的硬块儿,又称为耳屎)是黄色的;有的呈淡黄色或深黄色。这是由于耵聍含有胡萝卜素、叶黄素等多种色素。在阳光下,这些物质能产生鲜艳的颜色。当外耳道内有较多耵聍时,外耳道皮肤会显示出不同的颜色。这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。 一般情况下,随着头部的运动,耵聍可以自然地从外耳道脱落,并不需要特别清理。但如果耵聍过多、过厚,堵塞了外耳道,影响了声音的传导,就要请医生清理了。

2. 耳道分泌物 有的人外耳道内会有少量分泌物,像一层薄薄的灰白色泥状物,这就是耳道分泌物。这层分泌物对耳道具有保护作用,可防止水及其他异物进入耳道而引起感染。

3. 化妆品、护肤品 现在女性使用彩妆已成了日常护肤步骤之一,而有些彩妆品有可能进入耳朵。一些女性在使用粉底霜、粉饼时,经常不小心将一些粉末状用品弄入耳道,也容易导致耳道发炎,出现听力下降。如果出现这种情况,应及时清理,用大量的清洁的水冲洗耳道,使其保持清洁。 除了上述原因导致的外耳道皮肤黄色改变外,还有一些先天发育问题和疾病也会导致此类症状的出现。当出现颜色发黄而且排除以上原因导致的,应尽早到医院就诊以明确病因。

夏钰童夏钰童优质答主

中医学认为,耳为“宗脉所聚”,体内12条经脉中有10条都交汇于耳朵,因此在耳垂及耳廓上相应地分布着心、肝、脾、肾等脏腑的投影,当身体的某一部位发生疾病时,相应区域可能会出现特殊的“信号”。耳朵发黄,多为脾虚湿困的徵象。中医典籍《诸病源候论》指出:“耳者,肾之外候,其生膏脂者,由精血内充满而然也。”耳垂膏黑而湿润有光泽叫“膏耳”,是肾精充盛,膏脂溢泽于外的徵象,是“有发有容”的好徵兆。如果“膏耳”者发早黑、头顶高、面润泽,则为长寿之体。耳垂干燥、粗糙无滋润之象,是肾精亏虚的徵兆,这样的“枯耳”者发晚白、头顶低、面憔悴,一般寿命较短。

“耳聋之疾以脾为主,盖脾主湿而标在肺也”,脾虚不能运化水湿,湿浊之邪内蕴则见“耳黄”,此为脾虚湿困之徵象(一般脾虚证患者有神疲倦怠、畏寒肢冷、腹部冷痛、腹泻便溏、食欲减退、口淡无味、面色萎黄等症状)。临床上,一些体胖质黏、易困倦疲乏、少气懒言的脾虚湿困者,特别在夏秋之交的炎热潮湿环境中,常因感受湿热之邪,出现湿重困脾,导致水湿不化,而见两耳廓、双耳垂(包括耳根)出现暗黄或发亮之象。一般耳黄者面部皮肤也略偏黄,特别是眼下、面颊、颈部与耳廓、耳根同呈暗黄色,且与耳廓耳根之黄斑境界不清,与正常肤色分界比较模糊。而有些男性因胡须、鬓须生长较长,会将两耳廓、耳垂后方及其下面的黄斑遮盖,应仔细辨认。

我来回答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