肠道型犬瘟怎么治疗?
肠道瘟热症又称“胃肠型瘟热”、“热泻”、“热毒痢”等,以腹泻、腹痛等胃肠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传染病。该病在我国历代中医文献中多有记载,其病名有“瘟毒发谷”、“疫毒痢”、“疫毒泄泻”等,西医译为“肠道感染”、“细菌性肠炎”等。现代医学对该症的认识和研究的较少,对防治该病的综合性治疗方法至今没有很好解决。
流行病学
该症的易感动物主要是猪,其次是羊、犬、鸡等其它家禽和家畜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,但雨季和寒冷季节发病率较高。不同年龄,不同性的畜、禽都可感染发病。在封闭、恶浊和潮湿的环境,该病易发生;而干燥、阳光充足的环境,发病就较少。该病一般是突发传染病,发病后病程发展快,死亡率高,死亡率可高达80%以上,特别是在家庭、个体养殖者和农村集中养殖情况下,容易出现大规模的死亡,对养殖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。
潜伏期:3~7天。
该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、腹痛、里急后重、粪便呈稀薄水样或豆腐样,混有黏液、脓血。痢疾样大便有时也出现,排鲜红色腥臭粪便(水样便)。食欲不振,后期出现恶心、呕吐,表现为轻度胰腺炎症状,病情严重时,胰腺功能彻底丧失,则表现为水肿型胰腺炎。有的病例在病程中同时或先后出现腹泻和发热,而有时发热可突然呈高热,且体温持续在40℃以上,并多有弛张型发热,症状与传染病近似或类似。
该症在临床上以腹泻、脱水为主要症状,而出现的这些症状,又时常与猪瘟、猪链球菌病、猪痢疾、猪肺疫等疾病所出现的症状相似。判断比较准确的依据是该病病程较长,有反复发作,而其他病一般不发
复发;该病的发病季节一般相对性固定,而其他病则一般不好确定,并且该病以腹泻为绝对占优势的症状,而其他病一般没有或很少有腹泻症状。通过临床全面综合分析,一般不难做出正确诊断。
防治措施
(1)疫苗免疫:国内已有关于预防该病的疫苗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。该菌苗对预防该病的效果可达80%以上,接种对象以60日龄左右的畜禽为宜。
(2)加强饲养管理:适当控制饲养规模,提高饲养管理水平。加强营养,增强动物体质。清洁猪舍,定期消毒,做好防疫和隔离工作。
(3)药10~20mg/kg体重,一次口服,服后禁水2小时。6%,一日二次,连服3日。或10%盐炒苦楝皮200g和25%磺胺脒25g,混合粉碎,一次口服)。
(4)中药治疗:中药可选用白头翁、秦皮、黄连、金银花、黄芩等。
(5)对已经出现腹泻症状的病畜,应及时给它补水,防止脱水。也可用5%葡萄糖盐水100ml,10%氯化钠注射液100ml,一次静脉输注。或用50%糖盐水500ml,10%福尔马林15ml,一次静注。 (6)对腹泻较严重的病畜,可口服活菌制剂,可口服乳酸菌素颗粒和调整肠道菌群失调的中药。
(7)在流行该病的地区,禁止畜产肉制品流入市场。